印度尼西亚309亿美元的下游矿业投资管道中共有23家国内外公司。这些公司要么处于建设阶段,要么正在等待政府的许可批准。周三在雅加达举行的投资合作论坛开幕式上,投资部负责投资环境发展的副部长 Septian Hario Seto 表示:“我们必须利用这一点,加快发放许可证和设施,以加快实现速度。”
Septian 表示,将镍下游加工成铁、钢和电池原材料对增加的出口价值做出了重大贡献。2022年1-10月镍衍生品出口额达283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整个 2021 年镍衍生品的出口额(价值 227 亿美元)。与此同时,截至 2022 年 10 月,今年钢铁出口额达到 231.6 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 209.5 亿美元。同样,作为电池原料的混合氢氧化物沉淀物 (MHP) 的出口额也从 2021 年的 3.1 亿美元增长至 17.4 亿美元。
根据关于矿产和煤炭开采的第 3/2020 号法律的规定,政府要求矿业公司进行下游加工。
此外,根据第 3/2020 号法律的规定,政府将在 2023 年禁止出口未经国内精炼的矿产品。因此,政府鼓励在关闭出口龙头之前完成矿物冶炼项目。未精炼矿产品只能在 Minerba 法于 2020 年 6 月 10 日颁布后的三年内出口。这意味着未精炼矿产品的出口有效期至 2023 年 6 月 10 日。
目前,政府正在鼓励从上游到下游的一体化电动汽车电池生态系统。因此,它需要许多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的镍冶炼厂,例如 MHP。然而,国内矿业下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商业参与者必须面对挑战,包括许可、资金、电力供应以及外国设备和劳动力的到来。
对于许可,冶炼厂项目会遇到来自土地、区域空间规划、建筑权、商业形式和深海矿山尾矿安置 (DSTP) 的问题。在资金方面,该冶炼厂项目受到与用于该设施未来运营的燃煤电厂 (PLTU) 相关的环境问题的限制。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已退出为使用燃煤电厂的项目提供融资。同时,能源供应制约因素与变电站安装和基本电价有关。
根据能源和矿产资源部 (ESDM) 的说法,这些挑战使得到 2023 年运营 53 家冶炼厂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目前,Irwandy 表示只有 21 家冶炼厂在印度尼西亚运营。今年,只有 7 家冶炼厂新运营,到 2022 年底共有 28 家冶炼厂在运营。2022 年,在冶炼厂运营中实施清洁技术以生产绿色金属产品以支持电池和电动汽车生态系统。
政府将把冶炼厂纳入国家战略项目 (PSN) 以解决这些制约因素。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行政障碍。至于资金问题,政府将帮助建设冶炼厂的企业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利率的商业贷款。
来源: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